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警钟长鸣 > 正文

【拍蝇记】自认天衣无缝,终究难逃法网
时间:2021年04月28日 编辑:尹利琴 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我是小错不断,但大错不犯。”面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一次次谈话询问,时任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局长的黄文友次次都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声称自己是清白的,然而这一次,他的画皮终被揭下,其一生积累的名誉和声望也毁于一旦。

经查,黄文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廉洁纪律,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工作纪律,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违反生活纪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2020年12月,黄文友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经法院审理查明,黄文友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共计139万元人民币,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2021年3月,黄文友因犯受贿罪被龙港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其违纪违法所得全部退缴。黄文友当庭表示服判。

“我是一边干工作、一边犯错误”

2013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交通学校出身的黄文友被提拔为苍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雷厉风行、办事果敢是周围同事对他的评价。一年修成一条公路,四座桥梁同时建设……很多别人干不下来的项目在他手上都能完成。然而取得一定成绩之后,黄文友开始骄傲自满,思想上也起了变化,慢慢变得“不拘小节”。

根据黄文友供述,随着职务的升迁和职权的扩大,“交际圈”“朋友圈”就开始鱼龙混杂。在阿谀奉承中黄文友逐渐飘飘然起来,醉心于出席各式各样的酒局,最终抵挡不住诱惑,败下阵来、蜕化变质。在留置期间,他才恍然大悟,意识到从自己第一次吃别人的饭、喝别人的酒开始,就已陷入“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成为了自己腐败堕落、断送前程的一枚定时炸弹。

事实上,黄文友家庭幸福、生活安稳,更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33岁就提任为正科级干部。理论上说这样的日子他应该知足。可他却想好事成“双”,面对周边老板动辄赚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生意,心理严重失衡,人生坐标开始倾斜,既想“嫁西邻”又想“跟东邻”,做官与发财一个都不能少,沉醉于前呼后拥,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甚至利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大搞贪污受贿,通过帮助请托人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大发不义之财。

“所谓的‘朋友’,都是靠不住的”

曾任苍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龙港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的黄文友深知,这些岗位权力集中,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抓住把柄。因此,面对身边请托办事的老板朋友,他抱有强烈的警惕之心,并给自己定了所谓的原则,就是“不是自己信得过、交情深的老板朋友的请托,不予收受”。在他心中,受贿、行贿是一对一的行为,况且行贿人都是自己深信不疑的人,收他们的钱应该没什么风险。

“慎交朋友是我这辈子最深刻的体会。”一提起“朋友”这个话题,黄文友就一脸懊悔。

据办案人员介绍,在调查初期黄文友拒不配合且不交代自己的任何违纪违法事实,甚至在组织面前自装清白,表示“自己红线底线意识强”。而当办案人员将关键涉案人陈某与黄文友之间的经济往来账本放在他面前时,黄文友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垮,开始交代自己违纪违法问题。

“这个钱,我当时认为是永远查不出来的。”据黄文友交代,他和陈某是20多年的老朋友了,平日里陈某总以各种理由帮他支付日常开销,时间久了,在他心里陈某就像自家兄弟一样,因此在工程项目承包上对陈某给予关照。特别是当纪委监委找黄文友谈话了解情况时,为防东窗事发,他第一时间找到陈某订立了攻守同盟,而陈某也向其保证此事没有任何痕迹、绝对不会败露。

“我万万没想到,他把我和他之间每一笔的往来款都记在账本上。这20多年来,我一直把他当作是自己的铁杆兄弟,没想到他瞄准的是我手中的权力,所谓的帮忙支付日常开销,其实也都是利益输送。”黄文友一说三叹。

不管手法多“高明”,伸手必被捉

在黄文友看来,通过“信得过”的中间人来掩盖权钱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既能避免与行贿人之间的直接交易,又能隐匿自己的违纪违法痕迹,可以说是最为安全可靠的。

此前,纪委监委曾收到过关于黄文友的信访举报,也找过其本人谈话了解,但他都是避重就轻,甚至欺瞒组织。而对一次次的举报,黄文友非但没有一丝清醒,反而心存侥幸,甚至天真认为自己的手段隐蔽且高明,只要不露马脚,就能做到“无懈可击”。可他万万没想到,自认为天衣无缝的“权力过桥”套路,却是撕开其本人违纪违法问题的关键口子。审查调查发现,长期以来,黄文友作案方式隐蔽,为掩盖与他人的权钱交易行为,逃避组织调查,他受贿的钱都不是直接进自己的“口袋”,而是通过中间人的几次倒手,有一笔贿款甚至转了6次才用到自己的利益相关人身上。

人前讲党风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贿赂,“两面人”黄文友的落马,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为所有党员干部提供了最严厉的警示:在党纪高压线的追踪下,不管手法多“高明”、隐藏有多久,总会有“伸手必被捉”的那一天。他的惨痛教训告诫所有党员干部,从严治党的笼子越扎越紧,任何违纪违法党员干部都逃不出法纪的惩处。只有迷途知返、向组织老实坦白,才是唯一的出路。

(温州市纪委市监委)

©CopyRight版权所有 中共浙江农林大学纪检监察室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政编码:311300